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一经公布,引起电动汽车行业巨大反响,该套标准将对电动汽车的要求再做拔高,也是将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首位,以愈加完善的标准体系支撑产业健康且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装备工业一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对部分要求或方法进行了微调,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一些项目的新增或重要修订,如:快充循环后安全、热扩散、底部撞击。
作为气密性检漏专家,贤日测控自2008年成立以来,坚持不懈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气密性检漏服务,根据不同的检漏标准,提供适合的气密性检测、氦质谱检测设备及技术方案。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装备工业一司
热扩散
新标准要求触发单体热失控后,电池系统需在2小时观察期内无起火、爆炸,且所有监测点温度≤60℃。
热失控可能伴随气体释放或内部压力骤增,气密性检测在此场景中需确保电池包能有效阻隔内部高温气体的外泄,防止连锁反应。例如,通过监测电池包在热失控后的压力变化,判断密封材料(如防火涂层、隔热层)是否失效。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装备工业一司
底部撞击
新国标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电池包或系统在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相当于50km/h车速)撞击后,无泄漏、无起火、无爆炸,并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气密性检测在此环节中可用于验证电池包外壳及内部结构的密封性能。撞击可能导致电池包物理形变或接缝开裂,通过气密性测试可检测是否存在气体或液体泄漏,确保电池系统在极端物理冲击下的完整性。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装备工业一司
快充循环后安全
新标准规定电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环(SOC区间20%-80%)后,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确保不起火、不爆炸。
高频充放电可能导致电池材料膨胀或老化,影响密封结构的稳定性。气密性检测可评估快充循环后电池包的密封性能是否下降,例如通过压差法检测外壳或电芯连接处的潜在泄漏点。
GB 38031-2025通过物理防护测试、热失控管理和快充稳定性验证,间接强化了对动力电池气密性的要求。企业需结合行业通用气密性检测方法及设备,确保电池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密封性能,以满足新国标的强制安全目标。
上海贤日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依托15年气密性检测领域技术积淀及50余项专利成果,可为汽车行业提供GB38031-2025标准下动力电池安全的全方位检测支持。针对标准中的底部撞击泄漏防护、热扩散密封性验证及快充循环稳定性测试需求,贤日测控的氦质谱检测设备、智能化气密性检测仪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精准识别电池包微小泄漏,确保高压密封性,助力企业高效达成国标强制安全要求,同步实现零泄漏风险、生产合规性提升及国际市场竞争力强化,以中国智造技术赋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注【检漏精灵-气密性检漏专家】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产品手册】下载完整产品介绍。
如有气密性检漏需求,请联系我们:19921793852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需求,我们将尽快安排技术人员与您对接。